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才是天下之大弊! (第4/6页)
阶倒了,高拱来了,高拱倒了,现在张居正来了,张居正主持之下的大明朝十年间,恢复了几分元气,可是张居正倒了之后呢? 天下大弊在于礼法,大明的大臣们一直希望大明皇帝能够活在他们制定好的框框架架里,做个垂拱而治的天子,而他们制定的这个框架,又把他们圈的结结实实,大明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在这个泥潭里挣扎,无法自拔。 更加准确的说,是以儒家礼法为基础,建立的分配和生产机制,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大明社会生产力发展现状,无法调和各个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天下之大弊在于君王,君王怠政则纲弛纪坏; 天下之大弊在于朝堂,朝堂昏暗则天下大疾; 天下之大弊在于礼法,礼法腐朽则君怠民疲。 张居正的变法,还是不够彻底,不够根本。 天下之大弊,真正在于大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尺寸之地,生民万千充斥山野之间挣扎求活; 天下大弊真正在于大明良田万顷,无人耕种,百姓困于兼并,苦苦挣扎; 天下之大弊,真正在于已经承受不住苦难的百姓,再也扛不住朝廷的藁税、田亩的谷租、乡部的私求。 民生困苦,才是天下之大弊! 王朝运数、皇帝天命,究竟是什么? 在朱翊钧这个十岁人主极其朴素的政治观念里,运数天命,就是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安,则天下安,百姓不宁,则天下不宁。 张居正清楚的知道天下之大弊,他在嘉靖三十三年寄情于山水之间,其实也对朝廷的尔虞我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