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_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 (第4/6页)

个筐,把皇帝放了进去,大臣不过是借着圣贤二字,约束皇帝。

    那些个深受儒家教育的大臣们、势要豪右们、缙绅们,对儒学经典,但凡是有一点恭顺之心,还能置国家不顾,不弘只毅,就知道矢志不移的挖大明的墙角?

    李太后语重心长的解释了一番原因,若是皇帝真想做,也可等到长大了,等到了亲政时候再做。

    朱翊钧全然了解李太后的担心,点头说道:“孩儿知道了。”

    他回到乾清宫内殿寝室之后,既没有读圣贤书,也没有思考晋党之事,而是在思虑着,如何把种植土豆、番薯这件事推行下去。

    朱翊钧连收洋船的税都顾不上,全部的心思都在这土豆、番薯之上。

    他在短暂权衡之后,就决定一定要走下去,而想要摆脱君民同耕的礼教束缚,这件事的关键先生,不是旁人,正是张居正。

    张居正掌控内阁,若是他能够坚定的支持自己亲事农桑,君民同耕,那这件事未必不能成行。

    张居正不是个传统的、守旧的、迂腐的、冥顽不明的儒学士,但凡是改革派,都对旧有的制度会产生疑惑,进而想要改良它,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

    事实上这件事无论如何,朱翊钧都不算吃亏,哪怕是最后不能君民同耕,引起大明上下内外,对土豆、番薯这些作物的重视,朱翊钧这波就是血赚不亏。

    十岁的少年天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想要为这天下做这些事儿,只是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毕竟小皇帝还没学过孟子,论语都才认真学了三天而已,不知道其中的轻重厉害。

    大明群臣还是有这种宽容的,没有这种宽容的臣子,自然是不修仁德、没有恭顺之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