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反击来了 (第2/5页)
谓私活,就是不经过分厂,各车间私自接了活来偷偷加工。 不经过分厂,当然分厂不会有利润,利润只在偷接活者和干活的工人身上。 这正是私人小企业大发展的时代,小企业生产条件有限,甚至有些打着某某公司的幌子,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么个公司实际存在,纯粹就是皮包公司。 他们利用某些政策漏洞,从其他国家单位接了合同来,然后低价倒给另一个国家单位来干,从中赚取差价。这种行为,在当时这行里有个专业术语,叫做“炒单”。 国家单位间没有沟通,反而要经过炒单去牵头,大笔的国家财富,就这样流入了个人手里,这恐怕也是那个年代的一大特色。 “炒单”谋取的,当然是利润最大化。找车间主任一级的领导,偷偷把活干出来,给相关人员点好处就完了,比走正常手续,找分厂委托加工,费用节省一大半不止。 接私活,一般都是车间主任利用手里的权力,偷偷谋取私人利益的办法。也有极少数有门道的,偷偷把活弄进车间,贿赂一下车间相关干部,再给工人几个加工费,就把事情解决了。而他自己,却把“炒单”获得的大部分利润,全部独吞掉了。 刘万程在基层干二十多年,当然知道这种风气的危害。 其实张年发也知道下面车间里接私活,但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他觉得,只要车间没有影响分厂的生产进度,干点私活就干点吧。这样下边这帮干部捞点外快,弥补一下工资低,cao心多的心理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