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8章拥立之功 (第2/4页)
林党人瞬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从龙之功的好机会,重新掌权的好机会。 崇祯三年,因为袁崇焕案,众正盈朝的场面被瓦解,东林党人纷纷贬官,或者南下到南京任职。 所以,崇祯皇帝身亡,落得如此局面,就是没有信任他们东林党人,为人猜忌,所以朝政大坏。 一时间,顾不得为崇祯皇帝伤心,或者说,他们只想大笑,东林党人纷纷行动起来,满腔热血为大明。 作为南直隶兵权的掌控者,史可法的话语权,那是极重的。 南京吏部尚书张慎言、江西总督吕大器、翰林院掌事姜曰广等东林大佬,纷纷发信: “福王朱由崧虽是神宗皇帝之孙,按辈分、排行应当立为君王,但是他有七大缺点:贪、yin、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 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儿,贤良而且聪明,应当立他为君。” 史可法以为然。 但,史可法考虑到,是手底下的兵马并不多,而要是联合凤阳总督马士英,那就十拿九稳了。 于是,在浦口,两人偷偷摸见面了。 马士英言语,福王伦序当立。 史可法却道:“当年“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沸沸扬扬,若是日后福王追怨,朝堂之上,安得稳妥?” 马士英不服道:“潞王乃神宗之侄,与光宗同辈,比先帝大了一辈,血缘甚远,怎能服众?” 于是,两人各不相服,讨论了半宿,终于妥协,达成两不得罪的折中方案,即放弃福王和潞王,拥立桂王朱常瀛。 于是,他书信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