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三自由的代价 (第3/4页)
“你觉得李咏霖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家里打电话,合适吗?” “从危机干预的角度上来说,不合适;因为这有可能进一步地逼迫杨洁,假如她这时候还没有自杀,她也许就要抓紧了;而且从家里没人接电话这件事来说,这个可能性还真的不小呢。不过李咏霖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你没有制止他。”老威对此很不理解“我和你相处很久了,自认为了解你的行事风格,不过这一次,你有些不同。” “那是因为,”我苦笑起来“那是因为,在我心里,假定杨洁已经死了。” “这就更不像你了!” “不!我见过危机干预的失败,知道它所带来的后果。别忘了,自杀者的一举一动,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更别说杨洁已经超过一个半小时杳无音信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可能,假如我告诉李咏霖,他的做法有哪些错误,等到他真去面对杨洁死亡的时候,他就会把杨洁的自杀全都强加自己身上。” “也就是说,他会陷入内疚之中,无法自拔。” 是的,我不需再回答。有些事情是人一辈子都无法逃避的。我回忆起自己公司里,师姐自杀之后的情景。从火葬场到墓地边,我们这些同事站成一个圈,全都低着脑袋,我们都是心理医生,竟然没有一人能阻止她跳楼。出殡,是在她死后的第三天,我刚刚完成一次异地工作,赶回北京。同事们好像都怀着愧疚之心,除了例行的互相安慰,几乎不敢和我说话。所有人都哭了,而且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几乎想起来就会哭。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公司业务陷于瘫痪。 人死不能复生,这是一句废话。作为劝说词来讲,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