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章 黄巢的末日(下) (第3/5页)
出了一些昏庸的皇帝和佞臣。但是只要是没有强大的外力。凭借着大唐近三百年来来已经形成的固有的统治秩序和社会规范,还是能够苟延残喘的。 而大唐末年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和藩镇也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当时中央虽然无力,但是地方的藩镇实力都差不多,而且周边的藩镇基本上都是面和心不合,既想着吞并其他人,但是又担心别人吞并自己,这样一来,藩镇实力不大,而且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尽管这个平衡并不是很稳固。 但是配合着大唐正统三百多年的统治秩序,如果没有外力的破坏,这还是能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点上,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了,他们就是打破这个平衡的外力。 刚开始的时候,黄巢和王仙芝在江南一代劫掠,结果江南的军队率先得到了锻炼,对当地的藩镇进行了优胜劣汰的选择,有能力的藩镇占据数个州郡,而能力不足的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就这样在和黄巢的交战中江南的藩镇壮大了。 藩镇壮大之后,而且朝廷微弱,这个时候,谁还愿意接受朝廷的领导,而且大唐的钱粮基本上都是依赖江南,现在江南藩镇强大,基本上没几个节度使还好好地给朝廷运送物资,这样一来,朝廷更加的贫穷,势力自然更加的衰弱。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和连锁反应,江南这样干了。等到黄巢打到了北方,北方也是同样的局面,大小藩镇都开始找机会发展壮大,抢夺地盘。唐末藩镇相对平衡的局面被打破。而朝廷越来越弱小,渐渐的只作为一个精神象征了。 而唐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藩镇壮大,朝廷弱小。这一点和东汉末年惊人的类似。 而这些藩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朱温和李克用,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