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生存指南_第042章: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42章: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第2/7页)


    成本!

    就像离开金陵第一天在巨舟上通过一个老船工了解到张士诚曾经用大食海商万里迢迢带来的沥青刷在船底用于防水那样。

    老船工不知道价格。

    不过只是想想,一桶沥青,经过万里转运,大概也抵得过一艘小船的造价。

    因此,桐油、石灰和麻是沿海居民千百年来总结而出的最经济实惠且原料最易取得的造船解决方案。

    这也是朱塬在那天日志里感慨自己对当下造船工艺无可置喙的原因之一。当前条件下,古人在造船领域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朱塬以后来人眼光觉得古人想不到的,或许,只是在现有成本允许范围内做不到而已。

    朱塬与姚封讨论过后,拟出了两份公文,让人送出。

    第一份是知会沿海州县,务必继续将库存的麻料送来明州,不得推诿拖延。

    这年代,麻其实也是税收的一种,各地州县都有储备。

    第二份给金陵。

    希望老朱传令给长江流域各个州县,同样将自用之外还能结余的库存麻料沿长江而下送来明州。至于其他行省地区,太远,或者陆运不便,只能放弃。

    朱塬还与姚封商讨公开收购麻料的可能性。

    毕竟当下手里有钱,接下来还会有更大一笔进账。

    讨论结果,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

    问题还是成本。

    这年代,物流体系非常落后,因此,如果想要广泛收购麻料,就必须派出足够多的人手穿州过县,再一番搜集转运,最终送到明州,一斤麻的价钱可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