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宗师_卷六十二 哲院辩驳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六十二 哲院辩驳会 (第3/7页)

   周三教室里做满了哲学系的各班学生,还邀请了哲学图书馆馆长韩天林坐客,韩天林在三十年前曾亦是哲学学院的学生,与周天修是同一代人。

    主题是儒家哲学对华夏影响的功与弊。

    鼓励学生讨论儒家道德对华夏千年来的影响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一位男学生率先站起,昂顾四周,阔言道:“儒学重仁义,核心思想是仁,回首春秋天下无儒,华夏思想并无负重,夏商周三朝并不注重思想育民。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学术踊跃的时代中当时只算学术的儒家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推行天地君亲师之理,仁义道德之论。强行违背物性,华夏一族由此开始了**千年的民族魂。我认为儒家学术有弊而无利。”

    另一位远处的男学生站起,笑哈哈道:“儒学对华夏的功劳岂是没有的?儒家重教育,学院一词由儒家创出,春秋时代之前的家学改为了天下学,求学必应。当时的社会大潮在孔子的引领下又岂是简单的只有弊害?我怀疑,倘若没有儒家开创学习先河,后世就没有各朝各代的考生,也没有了广推学问教化百姓的局面,华夏文化也就失去了很重要的一环。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未必会诞生!而我们也就看不到今天辉煌的古诗词了。我认为儒家有利而无弊。”

    一个女生站起,容貌中等,女生辩论自然十分引人注目,这名女生柔道:“我们华夏人做事,总会考虑道德二字。千年以降,儒家教育中提倡仁义孝忠贞和,我们从小诞生下来就听到这些教育词。仁慈,义气,孝顺,忠诚,贞洁,和气,千年的道德功劳都归功于儒家的诞生,我敢问一句,没有儒家的诞生,这些道德我们就没有了吗?”说着,她举例道:“国外没有儒家,没有主动提倡仁义孝忠贞和,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这一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