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24磅主炮的怒吼  (第1/4页)
    第五天上午,斥候来报,有三路官军水陆并进,分别从志灵、海阳、太平赶来。    林啸觉得自己高估了安南军队的反应速度,五六十公里,一百来里的路程,走了五六天才到。    北边的捄江码头上,“独角兽”号早已赶到。    海防众商行的人见到这么大的船,惊吓之余,倒是对义军的实力多了一些信心,救济难民也格外卖力。    林啸他们抽空去集市和码头转了转,这里虽然房屋矮小简陋,集市看起来还算繁荣,由于旧港营士兵没有打扰平民,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神色镇定。    大多数人都穿着赭色的粗布衣,除了相貌身材之外,衣着打扮颇为类似大明。    也有一些一看就是大明的百姓,就算是避难的难民,普遍衣着也要好一些,身材也要高一些。    这里和东南亚所有中国海商涉足的地方一样,是个华越混居的集市。    大明商船源源不断的带来的货物,大批用草绳捆绑着堆放在码头上,数量相当惊人。    海防码头在捄江的入海口,石质码头的规模还算不小,甚至还有一个木结构的栈桥,伸向江中,便于商船停靠。    码头前大片空地上已经搭满了草棚,国内逃来的几千难民,终于不用忍受雨打风吹之苦。    “隆盛商行”原本想捐出的一万石大米,遭林啸婉拒之后,成倍加大了每天的施粥量,林啸还专门使人送来了几车冻牛rou,让难民们可以吃到rou末粥,使他们尽快恢复体力。    其他商号也捐钱捐物,难民们逐渐稳定下来,不再到处乱窜乞讨。    ……    斥候不断来报,其中从海阳赶来的一万多人为官军主力,坐船沿太平江而下,在海防西边40里的地方上岸后等了一天,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