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_第七十六章 清军南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清军南下 (第2/4页)

使,而当孔胤植二次让自己族侄,带着一批金银粮秣悄悄送往清军营垒中时,被郑芝龙使郑芝莞拿了个正着。从中搜到了孔胤植亲笔落款的书信一封。

    如此,人证物证皆在,孔胤植还能抵赖么

    郑芝龙也不会傻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揭露这一切,那除了能让本就动荡不安的人心更加零碎外,只能叫郑氏与读书人暗中生出龌龊。虽然后者是郑芝龙立志要修理的阶层,可现在他还要虚与委蛇不是

    孔胤植是个软骨头,他在信里头先是恭维“我大清”,然后又极力否认讨满檄文是出自自己的笔下,做下了如此丑事,一旦曝光可就遗臭万年了。对孔家的“千年清名”更是一记重创。

    还是先前说的,如今的时局是满清大军只是入塞而不是入关,鞑子还没有坐了紫禁城的金銮殿,孔家是不可能调转方向对之纳头便拜的。

    于是,身为大明忠臣的衍圣公孔公爷就只能全力以赴的积极备战。发动自身的佃户、家丁,出钱,出粮,号召整个曲阜动员起来,保卫名教。

    郑芝龙也只是让郑芝莞引曲阜城外的那五百无甲兵入驻曲阜。之前被郑芝龙派来护送难民的那一拨

    他们的任务也不是守城,要守卫曲阜,还是要靠孔家的。

    郑芝莞的任务就是在孔家人的配合下,积极发动曲阜的人力物力,为接下的战争做准备。准确的说就是传授战争经验。真正来填补曲阜的还另有他人。

    就比如阿巴泰所言的,为什么不突袭曲阜的问题,攻敌必救,郑芝龙收到信息,那是必然要出兵救援曲阜的。他们缩在营盘里的时候,清军难以吃掉,可要是在路上,吃掉郑军还很难吗

    而事实是,当邹县战事告结之后,郑芝龙就联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