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5 (第3/4页)
重呢?若是按照过去自己所信奉的明君标准,亲贤臣远小人,自然是文武百官更重要,但实际上是这样的吗?朱由检这两年多来,已经发现太多次,古往今来奉为治理的圣贤书所写跟实际情况有太大的差距。 他提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文武百官”,再在旁边写“李云崖”三字。 搁下笔,他静静地看着,喃喃念道:到底孰轻孰重? 第二天,朱由检下旨,说西北灾民遍野,流寇肆虐,需要灾银和军饷,户部没钱,内帑也已经花完,国家有难,号召大家共体时艰,踊跃捐款。 他把捐款数额分为上中下三等,捐三万两以上为上等,可封县侯,一万两以上为中上,封乡侯,捐五千两以上为中等,封伯爵。 发下去之后,下边人都没有动静,都在观望,第一天,首辅温体仁捐款五十两,告诉皇上,自己是两袖清风,这些年省吃俭用,一共就攒下这些银子,全拿出来了。然后六部尚书,跟约好了似的,每人各捐三十两,侍郎们减为二十两,员外郎再减…… 朱由检又去找勋贵,一个个公侯伯爵也都开始哭穷,有捐一百两的,有捐二百两的,有的甚至把自己家的锅碗瓢们都拿到大街上变卖,说要共体时艰,卖了钱都给国家,有的在自己园林般的豪宅上面贴上紧急出售的告示。 只有那些家里产业比较大,瞒不下去的,才多捐一些,其中最多的英国公捐了一万两。 宫里的太监们也捐,有捐三两的,有捐二两的,最多的捐五千两。 朱由检想到过大臣们不会捐很多,但万万没想到会少到这种地步,他亲自上门去找自己的老丈人周奎,就是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