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凤仪 第122节 (第5/6页)
一参与过京都商贸会的人,于是她鼓起勇气将活揽下来。 “章程我来拟。” 就这样乌先生主外,负责联络各国使臣与行商,凤宁主内,将整个商贸会的典章制度,流程人手一一确认,在哪儿搭台,定几班人手,共派多少活计,条清缕析捋清楚。 朝县令见凤宁见过世面,行事极有章法,连司礼监可能审批卡在何处都了如指掌,就差没把她当佛供起来, “少公子,您怎么精通我们大晋政务流程?” 凤宁神秘地笑了笑,“我曾在京都当过差,您信吗?” “信,不信也得信呀,若非在京都当过差,岂能写出这么规整的章程来。” 每一个细节都考量到了,连乌城积年老吏也挑不出半点错。 朝县令如获至宝,着人按照凤宁吩咐一一准备。 见她如此能干,朝县令反而当个甩手掌柜。 这次商贸会是朝廷下的旨意,乌城将如何举办,需一一呈报,这份奏章是凤宁所拟。 凤宁在养心殿见过最出色的奏章,那个人的喜好要求她也了熟于胸,他喜欢字迹工整,不爱奏章上有任何涂改,他不要求辞藻华丽,但一定要言简意赅,言必有中。 奏章快马加鞭送去京城,一月后内阁批复回来,印章之外,只有个大大的“准”字。 凤宁翻开奏折落在最后一页。 “请陛下俯准”五字边上,写着个“准”。 旁的文书均是“允”,独这一份文书批个“准”,何意?他是故意写给她看的。 两个准字一大一小,风格如出一辙。 凤宁眼眸忽然染上一层潮气,将奏折递还给县令。 朝县令捧着奏章喜极而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