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节 (第1/8页)
“不。”郗归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便永远都不能等待政令趋于完美。因为时局是如此地紧迫,可政令却永远都不会有完美的那一天。” 第118章 权力 郗归清楚地记得, 前世高中历史课上,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在讲到王安石变法时,曾痛心疾首地进行评价。 他说, 青苗法的初衷, 本是为了在帮扶农民的同时, 提高宋朝的财政收入,从而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 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却出现了官吏强制农民借贷等一系列的问题, 以至于熙丰新法荒腔走板, 最终不得不被叫停废止,而王安石本人,也因此而背上了变法误国的千古骂名。 郗归那时十分不解——为什么不能先将计划完善, 堵住下层官吏钻空子的漏洞, 然后再去推行新法呢? 直到很久以后, 她查阅了许多资料,才知道王安石变法原本就是由试点开始, 逐步推广至全国,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到了后期,已然初见成效,只是由于反对者不断抓住早期存在的问题进行攻讦,才会显得变法盲目粗暴,过于激进。 至于王安石所任用的官员, 也不乏洁身自好的能臣清官, 只是因为新旧党争的缘故,才被列入了《宋史·jianian臣传》, 以至于让人误以为,当时支持变法的,都是一群以利而聚的小人。 这是郗归第一次深切地意识到历史书写的权力。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1 寻常谣言便可三人成虎,更何况是史籍的记载呢? 权力是生产性的。 拥有权力的获胜者,借助权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