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号变成人_分卷阅读6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67 (第4/4页)

仅有火焰、太阳、几种怪兽和一些日常器具。过去的焰族人将它们绣在肩膀、衣摆处,取驱邪驱恶的意思。

    这种刺绣的立体感主要不是来自颜色的渐变、针法的交替和边界的细致勾勒,而是靠几何形的拼贴和重叠,这也让它更显简陋。

    在有明显更好的多样替代品的情况下,焰绣被抛弃是自然而然的。文灏观察了一下街上那些穿土布衣裳的人,他们衣服上的民族图案都是印上去或画上去的,没有谁的是绣的。

    很多传统事物都会逐渐消失,失去使用价值,缺乏艺术价值,最后的最大曝光场所是博物馆。这是发展的必然,一些人会惋惜,但这不是需要用对错来评判的事,文灏对此没什么感受,历史都会记得的。

    焰绣本身也不太吸引他,书的作者也不够专业,文字干巴巴,图画得细致,可惜是黑白的。真正促使他再读一遍的,是作者那种质朴且有点笨拙的劲头,毫无修饰的文字和线条间,藏着对焰绣的热爱和不舍。

    为了让人愿意学焰绣,作者不仅一个图样一个图样地详细陈列绣法,最后还打破传统图样的窄圈,自创了几个用焰绣绣法可以绣成的图案,树木、鲜花、兔子之类的,只是既不漂亮,也不萌。

    文灏仿佛看到一个人用绳子使劲拉着要凝固于过去的“老旧工艺”,想让它能跟上时代,同时大声吆喝,希望新时代的人能多看它两眼,也来拉一拉,让它可以再往前蹭一蹭。但是他的力气不够大,声音也不够响。

    最让人感叹的是,这个结果他是清楚的,可他还是继续做着尝试。

    这是一个更加“无用”的精神需求,文灏却被打动,决定去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