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9 (第2/4页)
不多了结了。至于出兵的细节自然由各部官员去做,不然我养那么多官干什么?不过现在,又有一个新问题摆在我面前,让我一时无暇思念冯晓斓。就是有关大殷经济的问题。 牛千当日所言透露的不过冰山一角,我不太懂经济知识,自是对唐中后期的经济制度遇到的问题有过了解。这个问题拿到现代社会其实很好理解。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作用的货币并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好比是你家中存有价值十两的货物,肯定是需要别人拿出十两甚至更多的钱来购买,但是别人手里只有五两现银,根本买不起你十两的货物。 于是你多出来的,价值五两的货物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那你所付出的十两货物所需要的劳动,就没有得到回报,商品就无法变换成财富,你就亏本了。作为个人来讲,亏的只是五两银子,那对整个国家来说呢?那就是数以亿计的损失。 本来出现这种现象,不得以可以以物易物,来实现商品的流通,但以物易物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的交易手段,并且会造承担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种目繁多,不利于币制统一,更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已经强制统一了货币单位的大殷来说,是个历史的倒退。 唐朝时期造成这种“钱荒”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和铸造技术落后,成本居高不下,国家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有关,而大殷却不是这样。 大殷一贯以来都很重视工业的发展,这从每年投给工部的钱就可以的看出。研发资金充足,就容易出成果,克服铸币成本高时间长问题的技术早就有了突破。那又是什么导致了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