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诏命:戡乱救国 (第2/4页)
大明京畿重地之心,朝廷并非没有解围之机。 然戡乱救国之说,岂能这般轻易讲出啊! 此诏一旦在朝公布出来,必将引起朝中大动,且还将助长建虏嚣张气焰。 而奉诏的天津、登莱、东江等地,千里迢迢率部驰援京畿,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此诏于国朝来讲,并非好事啊!” 孙承宗是在想不明白,做事睿智的崇祯皇帝,怎会下发这等诏命,一旦此诏公布,对当前的大明,无疑是一场大地震啊。 “孙卿,你所讲的这些,朕都明白,朕也都想到了。”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神情淡然道:“此番建虏寇边,肆虐京畿要地,想击破建虏八旗主力,还是要靠戍守关锦宁之地的边军。 不过此次对建虏之战,朕不打算,将军机要务再交给兵部,或者内阁独断了,他们太叫朕失望了。” 回想起己巳之变始末,多少次摆在大明眼前,能提前结束这场浩劫的战,最后都因朝中局势,或个人意志而葬送。 崇祯皇帝心里便知道,日后想重整破烂的大明,首要做的事情,便是收兵权! 党争不休、吏治腐败的大明,想要做出改变,手里没有兵权,那就是空头皇帝,这对崇祯皇帝是必须出手解决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整饬朝堂也好,重塑官场也罢,亦或者开源节流等等,手里没有兵权,没有最高军事决议权,那所做一切都是徒劳。 “陛下,您既然明白这些,那应该也清楚,就眼前的局势,当以稳朝局,调边军回援应对为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