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节 (第4/5页)
长寿面?” “难道不是全国都这样?” “我奶奶每年也给我做寿面。”祝今夏笑。 时序人就在客厅,为了防止顿珠乱说话,她干脆把话题接了过来。 巴蜀人很少做面食,家里常备的也是挂面,烧开水,五分钟就能煮好一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绵水市成了重工业大市,坐拥整个西南地区的铁道机车厂,那时候无数北方的技术工人也被分配到了这里。 “我爸妈也曾经是机车厂的工人。” 南来北往的,一锅乱炖,北方来的人自然而然就把做面食的技术也带进了家属区。 “那时候父母要上班,我奶奶就来照顾我的一日三餐。跟着小区里的阿姨们,她学会了做包子,抻面条,后来每年我过生日,都会给我做寿面。” 川渝人吃兔,奶奶爱做兔子面。兔子红烧了,配麻麻辣辣的佐料,淋上半碗在白生生的面条上。配菜是小白菜,奶奶管它叫瓢儿白,锅里涮一下,脆生生、绿油油的。 “最后是点睛之笔,我奶奶的独门秘籍,绝不外传的那一种,叫火爆筒。” “火爆筒?” “其实就是炒辣椒圈。把二荆条切成拇指大小的圈,放进锅里炒得焦焦的,要看得见虎皮。然后放醋,越酸越好。最后装进小碗里,就面条吃。” 祝今夏还在描述:“一口面,一口麻辣鲜香的兔子,一根爽口的小白菜,再嚼两粒酸溜溜、火辣辣的火爆筒——哎,你嘴角这啥?” 顿珠吸溜一下,把嘴边的口水吞回去。 客厅里的人放下资料,扫了眼厨房,心道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