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41 绿雾 (第1/4页)
发光山脉的的生态状态,不仅仅是虫子更大,还有更多的异常。 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既虫子的部分肢体变得有些像海蜇木。 这种变化会让虫子们的活动能力下降,但相比外围的灌木动物,它们则要灵动得多,而且身体状态更为稳定。 此外是行为异常的黏菌。 黏菌是典型分解者,生态位和真菌类似,区别在于黏菌的生长期(变形期)没有真菌的细胞壁,需要更为湿润且热量充沛的环境……意思是这种空气湿度偏低、植被密度也相对较低的高寒地带,它就不该出现黏菌。 而发光山脉的黏菌几乎接替了区域内所有低级分解者,它们大量分布在树根附近、露水集中区,以至于几天下来连一朵蘑菇、一根枯枝都没找到。 它们的数量,只要随手翻开一片会结出露水的叶子,就能在背光面看到。 之前走过的区域,偏低的年均气温使分解者们缺乏足够的时间分解掉落叶,部分因地形积累落叶较多的区域连草都长不出来。 这些情况在本地完全没有,多到可怕的黏菌反而让树林显得很整洁,初生的小草遍地都是,草丛里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枯枝烂叶。 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 据王齐了解,雨林的特点就是土壤肥力低(大雨量冲刷效果),几乎完全依赖一代代植物腐败更替来获得营养。m.zwWX.ORg 本地的情况是黏菌体系截断了肥力自然恢复循环,为什么附近的树木似乎没受太多影响? 年数不够所以土壤储备肥力还有一点?或者黏菌起到的作用其实和蚯蚓一样? 还是老样子,这种无法一眼得到结果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