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 (第3/4页)
生分,甚至不会认他这个爹。他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就咬了咬牙打算自己来带。 反正连队里有托儿所,只要是双职工的孩子,都给特殊照顾。 回到连队后,为了不再有拖累,他和慧珍商量一下,就一咬牙去门诊做了“结扎”手术。 而王慧珍只是名义上的沪上知青。 她祖籍是山东的,自小在沂蒙山老区长大。她跟着亲娘,在山沟沟地长到了十二岁,才远赴沪上去投奔那个当了大官的父亲。 可父亲早已再婚,娶了徐汇区的大家闺秀,又生下了一儿一女。 当她穿着粗布大花棉袄、带着一口山东土腔来到沪上时,迎接她的,除了父亲的简单问候,就是小妈那客客气气的笑容和弟妹们的白眼,甚至连家里的保姆都不把她当回事。 去学校读书,更因为说话土气而被周围同学嘲笑。 无论是在班里还是在家里,她听不懂沪侬软语,无法与那些鼻孔朝天的沪上人交流,也因此变得自卑起来。 尽管她住在石库门的花园洋房里,也脱下了花棉袄换上了一身洋装,还剪短了那条大粗辫子,可浑身上下的土气,只要一开口就暴露无遗。 在这种境况下,她终于熬到了初中毕业,也赶上了“上山下乡”的热潮。 街道里一上门动员,小妈就鼓动她去报名,说她是家里的老大,得给弟弟meimei们做个表率。 性格单纯的她,哪里懂得那么多? 于是,稀里糊涂地报了名。 不久,就随着一群沪上知青乘坐火车,不远千里地来到了边疆大农场。 一进入连队,她和那批女知青被分到了大田班。 最初下地劳动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