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83节 (第5/5页)
到那时大不了称病辞官归家,再做其他打算。 随后几天,一份份被副考官们确定为优等的卷子被选了出来后。 有人认定那首《竹石》就是石仲魁写的,所以要选那位范道做今科会元。 但也有人拿范道的策论过于激进和不切实际,满纸都是空谈为由,而不同意。 还拿出一篇写的那叫一个花团锦绣的文章来做对比。 而这片文章,不用说肯定是石仲魁写的。 之前去文昌帝君庙,付出了那么多,回报可不小。 除了和天庭的星君拉近了关系外,会试时即便再三忍受着毒气的轰炸,但文章还是写的极好。 更别说他之前就提前知道了出题的大致范围。 事先准备了好几天。 这下想选石仲魁的副主考官们,仔细读了几遍,一时间甚至觉得自己当年要是能写出这种文章,被皇帝点为状元都不为过。 最后只能用这篇文章在诗词上面,只能算不错来反对。 但这话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不管是前朝还是大周,乡试和会试一向更重策论。 甚至在场进士出身,而且还基本上都是二甲头十几名进士出身的主副考官心里都明白,真做官后,诗词确实是小道。 靠着诗词在朝廷里做官的人,说的好听一点叫词臣。 难听点的话,会被大部分同僚说成是媚上。 但不管是好听还是难听,这种人一旦得到皇帝的喜欢,升官会很快。 可反过来说,嫉妒他的官员也更多。 所以官场上从前朝、甚至南宋开始,进士科策论的比重大于诗词。 以至于后来的考官们,慢慢形成了尽量不选最擅诗词者为会元的潜规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