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成本 (第2/4页)
虽然那个研究所隐瞒了一些关键数据,近期又将生产成本压到了1尾4万美刀左右。 但是李青叶并不看好他们,因为这一套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在于特殊的激素,而那几种特殊的激素,成本摆在那里。 他利用东瀛研究人员的数据,推导出了一整套技术。 “关键在鳗鱼的特殊性激素上,目前这种激素无法人工合成,而作为替代的几种激素价格也不便宜,还容易导致鳗鱼出现发育异常。”李青叶理清了思路。 很快他就开始了实验。 首先通过各种激素的联合作用,加上模拟环境压力的刺激,促使鳗鱼进入性成熟状态。 就找到了那种特殊的鳗鱼性激素,并提炼出来。 对比了鳗鱼性成熟之前和之后的基因序列,就找出了一些可能和性成熟相关的基因序列。 接下来非常简单,就是采用CRISPR序列配合建木因子,让一部分鳗鱼基因失去活性。 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他很快就锁定了鳗鱼性成熟的基因序列,将这些基因剪切出来,通过CRISPR—Cas9插入酵母菌之中。 很快在环境压力下,基因重组的酵母菌迅速生成鳗鱼性激素。 除了设备之外,这种激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每克大概在5美刀左右。 这还是采用实验室方案的生产成本,如果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案,生产成本还会继续下降。 有了这种特殊的鳗鱼性激素,他迅速给成熟期的鳗鱼进行注射。 实验基地的C5区中。 负责查看鳗鱼养殖水箱的十几个员工,拿着笔记录着每一个水箱的情况。 李青叶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