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异案_041 道法自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41 道法自然 (第2/5页)

见的,否则以真人的脾性,谁都不见也是有的。

    对此,众人大多心中都有数,即便对真人并不清楚,多少也略有耳闻——真人在自己瞧得上的人前,喜动不喜静,且越是热闹,越爱显神通;一般时候,对无关紧要之人避而不见,无论尊位至极,还是富可敌国,除非实有人命关天的要事求他,否则一概回绝,宁愿安于林中打坐,也不问任何世事。

    这一点导致圣人在抉择谁将同去翠峰山,犹豫不决。

    圣人为太子时,久处软禁氛围,导致行事都要一思再思,患得患失,对凡事都拿不定主意,大多时刻都需韦后在一旁参谋。

    得到皇位之后,他对还都一事,本就意向不明,举棋不定,但甚至自己内心深处更倾向于能回到出生地长安。

    可是韦后却未必,两人相濡以沫多年,韦后既知自己枕边人心中作何考量,圣人如何又会不知韦后心中是何想法。

    打还都长安一事架于朝堂,开始争论起,韦后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两人相处久了就能知晓清楚,凡到耳边做出的第一反应,便是真心实意。

    而韦后在张柬之、敬晖等五人提出还都长安的第一天上朝后,晚间在枕边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他日在长安登基,还未曾将龙榻焐热,即成了庐陵王,到了那鸟不飞、兽怠走的房州、均州;如今得上苍眷顾怜悯,于神都再登人极,好端端返那伤心地做甚。”

    那晚整夜,圣人回了一句“长安终是生身之地,神都之名已为我所改,如今叫东都了”之后,再未合眼。

    自此之后,韦后在长安、东都两地的都城归属中,同样举棋不定,时而觉东都处处不尽如意,不如换个去处;时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