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异案_029 不胜唏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9 不胜唏嘘 (第2/6页)

人人皆知有异骨之症一事,并对此异症生畏,如此一来便于找到隐于人群中的生异骨症之人,此外还能延缓住民们将注意力转向洛水两岸与吟天殿的过程。

    牵涉范围如此之广的动作,必然要通过圣旨才能达成,这也是武三思与韦巨源行至一半,临时决定去往后宫的原因。

    而传旨却是件复杂的事,武三思求了,韦后默许了,圣人准了,都只是开始,最要紧的是传。

    首先是中书省,秉承圣人意旨,撰写、发布诏书之时,凭借自己在明堂中所闻异骨浮尸一事的理解,将圣意“极尽”描述出来。

    此后与门下省商议、权衡,以更多的参与人数,得出一道“更为”全面的圣旨。

    崔湜在这其中还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毕竟万事归于其宗,眼下之事全因他初见惠和坊一事而起,裴谈、敬诚、韦巨源不在当场,这名中书舍人几乎就成了城外信息的全部来源。

    经他一通画蛇添足的补充和有意渲染,圣旨终是成了。按理,是要呈给圣人,对其中内容进行全部确认的——可如今武三思与韦后正在旁听,这一步省了。

    然而即便这样,交由尚书省下六部传达、实施之时,文字上看去毫无纰漏的圣旨,就成了处处都是执行漏洞的一张金黄绸缎。

    圣旨言,各坊禁闭三日,一旁静德王又对查明各坊之中异骨人数后,就可自由行动一事三令五申,这使将去传达、执行的众人产生了极大的困惑——虽静德王口中所言甚有道理,又似乎与圣旨上所指之事多有出入。

    依圣旨办,即便执行得过犹不及,仍然可以圣旨之上的笔墨作为开脱依据;而依静德王所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