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9.南山护士(一)只说南山语。 (第2/5页)
若还有医患纠纷这种倒霉事处理,那我觉得负重感强到缺人手都有可能。 并且,护士也不是借物比喻中的“南山语培训班的老师”,想要的总归还是偏向顺畅交流,即问即答,越早清楚我的具体状况,或是让对眼前这一切还抱有茫然的我了解情况,事情便越有得到妥善解决的机会。 不过我也在思索: 成为护士想必文化程度应该不算低了,可就连护士这个职业的人都不会把普通语纳入必修范围之内吗? 而后听林茉莉的科普,我才了解清楚。 南山的学习体系和我们这边不太一样。 一名南山人进入小学学堂后,整个六年都在学习南山语言体系,这里面包含南山语法,南山用词,用南山语对话,用南山文书写,南山文的阅读理解……等,学生从小学毕业时,几乎百分之百已经娴熟地掌握了南山语言,可却还对普通文一窍不通。 直到学生上了初中一年级,学校才会安排普通语的课程,就像普通区域的人从零到有地学习普通语那样,从音节,再到一二三四五,再到简单遣词造句,再到开始尝试写二十字、五十字的简短作文。 可毕竟南山语言体系才是南山最普遍的沟通方法,学堂内的教师还是会把着重点放在南山的母语上,又因为南山人本来说的便是南山语,在非正式场合很少用普通语,南山的孩子们多数听到的全是南山的语言,自然而然会更加地“南山化”。 普通语言体系其实是很难的,它有四个声调,分平声,上升的声,先下再上的声,往下掉的声。 而南山话不论是声调,还是发音时的习惯,都和普通语有很大的差异,这导致许多学生在转换后不能流利地在四个声调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