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 祸乱金国 (第1/4页)
冯怡带的大军驻扎在通往辽国、西夏、金国的三岔路口。 她的大军来此之后,不只是顺利取到了辽国皇上和太后的首级,为兴朝的皇上和皇后、皇子们报了大仇,还连胜了两场战事。 冯怡一直准备着的就是同三国联军对战。 换成哪一国,被外敌攻到了边界,一定会同邻国联手战外敌。 哪知,辽国、西夏、金国在此重要的时点,辽国居然内乱了起来。 西夏和金国虽在谈合作共同迎战汉军,但这两个国都生出了内乱的迹象来。 连冯怡自己都暗暗感慨:真是天在助我也。 她同几位大将军分析战况,对这三国在此时内乱各自发表了分析,一侧有翰林院的记事员仔细记录。 每次大军出征,都会有文官前来记事、记人头、记战功,防止武将们相互串通作弊。 跟着大军来的文官不只能文,还要有些骑马的本事,至少能有逃生的技能。 文官要是从阵前平安归去,会官升两级。 在同将军们议事时,冯怡道:“大家都分析一下,为什么在我们大军驻扎在门前,三国还发生了内乱。”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冯怡又道,“吸取别人的错误,我们以后出征打仗,或者面对敌军时才能少出差池。” 袁逍先就三国内乱做了分析,“蛮人只想到眼前的小利,不着长远考虑,也没知识支撑他们做更长远的考虑。” 袁大胜的分析:“都是没头脑的野人,稍微有点脑子,能将山上的兵全撤走吗?他们都只想占便宜。” 展飞想了想说:“起因还是辽国死了皇上,像耶鲁褐和呼梁石恐怕早对皇位生了窥探之意,此时大家都想争做辽国皇上。加上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