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 (第2/4页)
老子哥哥们不用费心就能坐上高位,可谁知自己的难处啊。哥哥们都战死沙场,徒留下几个孤儿寡母,若是父亲能一直年轻,一直征战,那倒也没什么,可父亲早已年老体衰,早年在战场上的诸多伤病,临到老了也都找上身来,现在无非就是在强撑日子罢了。 一旦父亲去了,自己就要丁忧三年,抚远将军府在朝中就无人能支撑门户,三年,等到自己起复的时候,朝堂上恐怕就什么位置都没有了。而且,自己从的是文官,父亲在世的时候,他那些故交好友或借着交情这个借口可以拉自己一把,等到父亲去了,文武不言,那些大人们为了避讳,恐怕要伸手就不那么方便了。 扯远了,现下是眼前这关难过啊。本朝律法明令,童生取率按所属县户多少来定,昌平虽在京城附近,但下辖人口并不多,满打满算不会超过八万户,按千比一取,就意味着今年昌平县手上有八十个童生名额,可看着眼前明显一百多张名帖,选谁不选谁都是个大问题啊。再说,京城里的公子又不是乡下的穷苦人家,一套四书都凑不齐,大家都是延请名师教大的,再不争气,应付童生试也足够了,那这黜落的人选还有名次的安排就得谨慎再谨慎了。 推开这堆帖子,先挑出与自家交情匪浅的,当然不会有亲属关系,大家都不傻,自然不会让御史台抓到把柄,科举舞弊可不是失职贪渎可以相提并论的,弄不好九族都能搭进去。 永安侯府,这个倒是挺熟悉啊,这次是他家哪个孩子来考,吆,赵老三家的老三啊,这孩子倒是不得了,当初听说可是拜了邵老先生为师。哎,人比人气死人,你看人家永安侯府,原先跟自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