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归乡 (第2/4页)
子在水渠里挑拣着石子,并进一步疏通。 人们虽饿得干瘦,黝黑面皮下瞧不见一点儿多余的rou,紧紧地包在骨头上,精神状态却胜过这几日来他见到的任何人。 他们是在修渠,可在刘承宗对时局的判断里,人们已经不需要修渠了——往南走,所有人都在往南走求条活路,还留在这修什么水渠? 他回来的时间早,许多人到地里并不急着干活,有人端着碗蹲在道旁喝粥,婆姨抱着老木疙瘩食盒立在旁边,等着庄稼汉喝完粥好把碗带回去。 田间地头,许多人对四岁便跟刘举人去延安府、十二岁又去米脂的刘承宗来说非常陌生,他认不得别人,别人也认不得他,并无离人归乡的热切。 反而庄稼汉们见了从乡间小道踱马而来的他,都放下手上的活,拄着农具无声地注视。 刘承宗就算想打声招呼,也不知道别人姓甚名谁。 这种尴尬情形并未持续太久——到自己家的田了。 兴平里的田分两种,一种是私田、一种是族田,刘举人当年从宗族私塾里脱颖而出,受族人救济扶持得以脱产考至中举,后有田地二百八十亩,尽数捐入宗族以报培育之恩。 等到刘举人收不上税、顶撞长官入狱,族中又为承祖承宗弟兄俩分田百亩,当时刘承宗跟着过来认过地、打了界桩,对自家田地熟悉的很。 田里有几个人正在堆肥,见着他这么个骑在马上、挎着腰刀的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远远看着。 他勒马问道:“几位大哥,三房家人在哪?” 水渠里男人很健壮,仰头将他扫视一遍,眼神落在腰刀上,爬到路边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