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白鹰子 (第2/5页)
成亲第三年,俩人有了自己的地、添儿女一双,家里也终于造了新窑,猪羊入圈、鸡兔同笼,日子就像那官老爷衙门里种的盆栽番椒一样红火起来。 住进新窑那天,白鹰子辗转反侧,有生之年头一次在床上睡,咋躺咋别扭。 睁眼到天明,脑子里想的全是婆姨说他们要攒钱了,攒钱将来送娃去社学读书考秀才的事。 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好不容易一年到头能剩下俩钱儿,逢年过节也终于舍得吃两口rou,又要给娃娃攒将来请先生的束脩? 何况他奶奶的,谁知道小祖宗是不是读书考秀才的料,给地主养马的小时候也开过半年蒙,有啥用嘛,还不是养马的。 他是狗一样的人,能生出秀才? 想归这么想。 想吃rou了就趁娃不记事偷偷打两下屁股,白鹰子还是依婆姨的意思攒起了钱。 这么几年过去,就在日子越来越好时,陕北闹了旱。 旱灾自己不会闹,闹起来的是旱灾下吃不饱饭的百姓,延安府各地都闹起了会社,白莲教和罗教打着忠勇会、忠义交、同仇社的幌子全都冒了出来,到处杀人。 白鹰子出门不敢走官道,麦苗在地里大片大片旱死,婆姨织的布也卖不出去,朝廷的税却不敢欠。 粮长在门外凶神恶煞,夫妻俩在门里抱头痛哭,哭完把老牛卖了,粮税总得交。 后来他听说,税其实不是不能欠,只是税分两种,一种是地方收了要交给皇帝的,好好跟衙役说,能欠。wap. 另一种是地方摊派,衙役的薪水就在这里头,欠税他第一个不答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