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章 宣镇奏报 (第2/4页)
“这个事情朕说了可不算,你要问毕爱卿他们什么时候能加大产量了。” 毕懋康连忙上前奏道:“陛下,这高碳钢的炒制已经有了巨大的突破。 只要今天的试验成功了,我们就能大批制造新式枪管了。 不过,就是这新式钢材硬度更大,钻孔耗费的时间更长。 所以要想加大产量,就需要更多的工匠。” “需要工匠就从各地方火器局征调。 还有,你们要改进一下钻孔的工艺。 大家可以想一想,那水车可以用来碾米磨面,为什么就不能用来钻孔、打铁呢? 这水车可以代替很多的人力畜力,看你们怎么去利用了。” 毕懋康、徐光启等人听了朱由校的话后是大受启发。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教条的人,只不过是被见识限制了思维。 “陛下,如此说来,这军器作坊就要重新选址了,必须要靠近河流才有大的作为。” “这些朕已经替你们考虑过了。 军器作坊要扩大规模,就必须搬出城外。 朕已经在京西门头沟划了一片区域,用来建设军器厂和研究所。 为了以后扩建的需要,你们要注意提拔和培养管理人员和好的技工了。 朕给你们特旨,对那些表现好的匠人,你们都可以给他们脱匠籍改为民籍。 以后的匠人,都要慢慢的改为平民,就算一个新的阶层,叫工人吧。 他们按劳动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 子女可以做工人也可以经商或者科考,不予限制。” “陛下,臣等替那些匠户们恭谢陛下隆恩。 说实话,天下最苦的怕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