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7章 价值百万 (第2/6页)
除了他的才华横溢两袖清风外,很多都与他的“怪”脾气与大智慧有关。 而钱老这枚青田灯光冻印章背面的诗就跟他的“怪”脾气有关系,更是有记载的真事,也就是郑板桥晚年卖画明码标价的《板桥润格》。 郑板桥不是古代第一个卖画的,但却是有记载中第一个名人卖画坚持明码标价的。 古代书画名家很多是职业画家都是以卖画为生,比如宋代许道宁,明代“浙派绘画”开山鼻祖戴进,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清初著名画家恽寿平等都卖过画。 八怪中的金农,黄慎,李鱓,罗聘等也有过卖画为生的经历。 在古代,字画名家卖画收点润笔费很正常,毕竟作画是很耗费体力与时间的。 只是说到怎么收钱却是很有讲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让买家自己看着给,基本上没有自己要的,以免过多沾染铜臭之气被其他文人嘲讽。 古代文人卖幅画也是繁琐的很。 除了落魄到必须去街上摆摊的,但凡有点名气的画家都有自己的规矩,一般来说须对方先写拜帖登门求见,然后二人喝茶交谈,通过来回对话再确定这桩生意是否成交。 买画的往往还需要说些恭维的话,比如先生您才高八斗,绘事之道堪比荆关董巨,直追顾陆,隐隐与画圣比肩等等。 碰到画家脾气大的往往还得通过中间人介绍才能登门,自己直接去非常可能吃到闭门羹。 画家看似站在有利的位置,咋一看更像是卖方市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