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 缘由 (第3/5页)
副本,十日到处有之。 明代的书画伪作很多,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明代不像清代,皇家对书画并不怎么上心,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收藏到皇宫大内,有明一朝很多唐宋名画都在民间文人手中收藏。 比如项元汴、詹景凤,顾从义、张丑、袁枢等,这样让当时很多文人都有机会看到古代名人的书画真迹。 董其昌曾经在项元汴家做教书先生,在那里看到无数唐宋真迹,这对于他的画功增长很多。 出于对书画骨子里的热爱,明代文人之间彼此借阅对方的珍藏字画用来临摹也是常有的事。 打个比方,比如文徵明有一副宋代李公麟的画作,唐寅小舅子表弟的同窗想登门拜访看人,基本是不会回绝的。 这样一来,看到真迹再去作伪,分辨就很难了。而且明代画家的水平普遍很高,一副伪作画下来,因为时代气息相同,鉴定难度极高,在这种大环境下,知名的书画大藏家 “打眼 “也是常有的事。嘉靖年间的大收藏家,书法家詹景凤,在他所着的《东图全集》末四卷《玄览编》中描述过文徴明与顾从义购买沈周赝品一件趣事。太史曾买沈启南(沈周,字启南)一山水幅悬中堂,予适至,称真。太史曰:岂止真而已?得意笔也。顷以八百文购得,岂不便宜。时予念欲从太史乞去,太史不忍割。既辞出,至专诸巷,则有人持一幅来卖,如太史所买者,予以钱七百购得之,及问,卖与太史亦此人也。这意思就是说,文徵明在姑苏专诸巷买到一幅署名沈周的山水画,回家高高兴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