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男儿谁不羡吴钩? (第2/5页)
。 《说文解字》:‘史律:史子十七已上始试,讽籀(zhou)书五千字,乃得为吏。’ 即想结业,至少要能认写五千字。 秦在天下一统之前,是严禁儒生进入学室的。 秦对儒家的排斥,几乎是毫不掩饰。 商君书中更是直言《诗》、《书》、礼法、音乐等为‘六虱’。 而秦在一统天下之后,虽开始接纳百家,也开始容许儒生等百家学子进入学室,但学室内的史子是不许接受儒家教育,也严禁儒生在学室传学。 所以跟后世不一样,印象中学室内儒家教你诗歌、音乐、礼仪,道家教你哲学,名家教你逻辑、口才等,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秦朝学室是官办。 它们只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这里只教史子如何为官为吏。 至于后世强调的学术研究和艺术素养,官府并不需要,朝廷和地方需要的只是实用性人才。 行文是写官文。 史律的要求是‘文无害’。 即行文逻辑严谨,不能出现瑕疵。 行文写的是司法文书。 这些文书主要与案件审判有关,内容上万一出现纰漏,就会导致判决不公,这是秦吏的大忌。 行文也是学室学习的重中之重! 军事! 秦时的吏员分为文武两大类。 文吏不用多说。 武吏则包括县尉、游徼、亭长、求盗等,这部分官吏主要负责地方治安。 秦国是举国皆兵。 只要不是身体残障,成年男子都会服役。 这也意味着犯法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