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章 (第2/3页)
日我们就卖这一千斤。” “为、为何?”鹿华林不解,“咱、咱还有近两、两千斤酒,咋、咋还不卖、卖了。” “这两千斤酒卖了,酒坊可还有存酒?” 鹿华林摇摇头,这一批酒卖完,要等到下一批发酵好才能再蒸馏出新的烧酒。 这中间还要将近七、八日的时间。 “大伯觉得咱们鹿家酒坊在滨河县可排得上号?” 滨河县酒坊大大小小有十几家,鹿家酒坊规模算不上大,原本的米酒也并无特色,在滨河县就是最普通不过的一家酒坊。 “笙儿的意、意思是、是。”鹿华林眼睛一亮,“我、我们借、借着这个机会打、打响酒坊的招牌。” 鹿华林憨厚耿直,却不是愚笨之人,鹿笙稍微一提,他便全然明白过来。 新酒刚上,就是打响酒坊名气的最好时机。 “今日我们卖完,明日开始,每日只卖二百斤,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一斤酒。” 卖了两个早上,鹿笙粗粗算了一下,每天低于十斤散卖出去的酒在三百斤左右。 她们要是按每日两百斤,每人不超一斤来卖,基本能满足散客的需求。 限制销量的同时让有限的酒卖给更多的人,还不会引起大部分客人的反感。 越是稀缺限量的东西,越容易激发人们的购买欲。 每天只卖二百斤,既能让酒坊在新酒做好之前都有酒可卖,还能维持客人抢购烧酒的积极性和活跃度。 鹿笙笑道:“比起将手里的酒卖出去,大伯更应该多酿些酒才是!” “可、可后日,我、我们手里、里的钱、钱还不够一、一百两。” 原本把手里的四千斤酒全部卖出去,就能凑够给粮商的一百两,但现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