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93节 (第1/7页)
最后才是王守仁为首的真正功臣、将卒们的功劳。兵卒们的犒银其实早就议论过,主要就是当地文武官员或者说王守仁的功劳该怎么升赏。 毛纪说得头头是道,认为功当封爵,拟封为新建伯,石珤、费宏、张子麟及大理寺卿、通政使都这么认为,王琼等人反倒没说话了。 没能成为御书房首席,但毕竟是进了御书房,随时呆在皇帝身边。 现在难道又把他请出来,任个别的职位?那能出现在这国策会议现场吗? 他们忽然发现,皇帝可能真的没准备重用他,只是把他留在京城,随时拿出来撩拨一下理学重臣们? 可朱厚熜开口说道:“杨一清参预国策会议却要总制三边,还需要一个知兵文臣能常常参预军国大事。王守仁领兵部左侍郎衔,以御书房伴读同知国策会议,参预国策会议之边镇重臣无法列席时暂代其责。” 杨廷和等人目瞪口呆。 原来他为王守仁留的,不是御书房首席的那张椅子,而是杨一清的半张椅子吗? 因功升任到兵部左侍郎的品级,虽然不去兵部履职,但距离九卿也就半步了。 再加上御书房伴读的身份,王守仁……有这个资格。 送他个伯爵去做勋臣武将,文臣们舍得;只在文官序列里叙功,他怎么可能够得着这国策会议的一把椅子? 但现在实现了。 先上经筵赐了侍讲学士,再以选拔御书房伴读的名义辩经又有了一道近臣光环,如今只领个兵部左侍郎的虚衔,坐这把椅子也只是凭御书房伴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