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_分卷阅读5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0 (第2/4页)

广州、温州等地生产的廉价服装就充斥了整个街面。人们猛然发现再也不用去扯布做衣裳了,街上卖的成品款式新,质量也好,布料、花样更是你想要什么就要什么,马上老式裁缝们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一大早裁缝师傅就带着徒弟上门了。老规矩是艺人在家干活,那是要管三顿饭的。艺人也有自己的规矩,因为报酬是按照日子来算,所以除了偶尔打一下方,其它时间都是埋头干活。拖时间、捣糨糊是要坏名声的,以后也没有人再请他。

    吃过饭师傅就开始量尺寸。如果是爷爷和二伯这些成人,师傅们都有一本帐,做过衣服的人家,他们的衣服裤长全部都有谱,打眼一瞧就知道有没有变化。

    但是像杨启泰、杨小贝这样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师傅会仔细地把每一个尺寸都测量好,记载下来。然后开始裁剪。

    一个学徒,从十几岁到师傅家开始做活,少则三五年,多则要七、八年才能够出师,出师的标准就是会裁剪。无论高矮胖瘦,只要有一把剪刀,师傅门把布匹铺在用门板搁起来的工作台上,刷刷几剪刀下去,就成了,前襟,后背,袖子,口袋等等全部都有。接下来就由师徒二人锁边、缝制,最后装上纽扣,一件衣服就完成了。

    这个时候纽扣也才刚刚占主流,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品。但是传统的师傅们还是喜欢在领口做盘扣——没有盘扣的衣服总觉得没有那个味道。杨小贝觉得最尴尬的是,女裤子居然是侧面开档扣纽扣来穿的。原因是现在还没有皮筋固定,也没有拉链,只能靠腰带和纽扣,而出于保守等原因,男裤是开前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