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信仰(纯剧情,明侦组vs央视组) (第2/9页)
在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幽灵守护者。 他们强大、神秘,又充满逼格,轻而易举赢得了无数人的支持和拥护。 所有的热搜和词条,所有的社交软件和公共平台,都在极短的时间内遭遇了恐怖的信息轰炸,那段时间上网的人无论主动被动都接收到了相关信息,密集的信息流结成无所不在的巨网,最大限度地在网安局出手之前强行铺开。 那些软件和平台,有的是事先达成的交易,有的是顶尖黑客植入的病毒——何炅并不缺钱,或者说,「无罪」并不缺财大气粗的委托者。执行某些任务,不仅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还很容易赢得大佬的人情。 而在这些平台上铺开的通稿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爽文一样情节曲折离奇、描写丰富细腻、却比更具真实性的详细版,通用流程是先描述“任务目标”令人发指的罪行,引用相关新闻报道以证明确有其事,极力渲染受害者的悲惨绝望与任务目标的穷凶极恶、泯灭人性,令旁观者感同身受、恨之欲绝,随后附上其逃脱法律制裁的证据与其中种种黑幕,最大限度地激起观众的暴怒与痛恨,直到读者高涨的情绪达到顶点,再笔锋一转开始描述「无罪」成员对“任务目标”的无情制裁——可想而知,这样的文字对民众的情绪煽动力有多可怕。 写这类通稿的人显然是心理学方面的大佬,深谙人性弱点与爽点,字字句句直指人心,不露痕迹设下心理暗示,让观众群情激愤、拍手称快之余也对「无罪」充满了好感和敬意。 第二类则是细思极恐的简洁版,以时间顺序排列,简单描述“任务目标”的动机、罪行、触犯某条法律、因何原因逃脱制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