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辙 (第2/4页)
优秀读书人的谏言,即便听来不入耳,我也要听,这是张先生教给我的贤君之道。于是朱翊钧脸上始终露出庄重倾听的神色,表示出天子虚心纳谏的态度来。 每一名大臣读卷完毕,都上呈给朱翊钧。 朱翊钧直接在卷末写下自己的意见。待至第七位士子的文章时。手捧卷子里的是刑部尚书严清。 严清见朱翊钧点了点头,就开始念起。 只听了十数句,朱翊钧的眉头就舒展开来,心道,这士子文章作得很好啊,比前面几人都是高出一筹不止。格律也好,念得琅琅上口。 申时行和一干翰林学士为帝师时,曾与他说过,听闻好文章念起来,会有金石之声,余韵不绝。 现在这严尚书的口中就有金石之声。 文章有金石之生,不是格律好。而是文章本身气势磅礴,才能短短数句就有言之不尽的味道。 这士子简直是文章里的高手啊,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啊! 短短功夫,严清已是第一道殿试题念完,朱翊钧意犹未尽,这时严清念起了第二道殿试题,‘王者承天意以从事’这一句令朱翊钧眉头却是一跳。 朱翊钧知道这一句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这位士子竟以他来作文章之目。 但听严清抑扬顿挫地念道。 天以天下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 天子承天意行事,宰辅亦当受命于天子行事。 朱翊钧听了这几句话,真说到自己心底去了。 其他士子都是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