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第两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问 (第3/4页)

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这个林延潮也不由叹道,这道考题出的,可真的是有点难了。

    申商是指两个人,分别是申不害和商鞅,这两个人都是法家名臣,在春秋战国时帮助各自国家崛起。

    题目意为诸葛亮没有变法之心,但用了法家之术,王安石用法家来推行变法,却对外却托称周礼。

    林延潮看见左右考生,答到这一题时,不约而同的都是在抓耳挠腮。确实这题实在太难,引古思今,将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拿来作一个对比,论二人成败得失,还要对法家变革有深刻的了解。

    这道题对于别人来说,太难,但是对林延潮而言,却是直呼痛快,这样的考题,才有几分真正‘治国,平天下’的味道了。

    这才是国家以策问,选拔人才的方式所在。

    如林延潮这样阅读量惊人,善于旁征博引的考生,对于历代得失兴亡,古今之变平日都有一番自己了解。

    林延潮在腹中酝酿了一番,当下提笔写到。

    天下之患莫甚于不权时势,而务博宽大之名。

    这是林延潮开篇一句,要知道正统儒家书生,是坚决反对变法的。

    这是从先秦百家持续至今日的大争议,儒家认为,越变法,人心越乱,也就是常说的人心不古。要维持天下的秩序,在乎尊卑上下,维持尊卑上下,在于礼。

    你要变法,就要打破尊卑上下,这当然不行。

    统治者和官员都是这么说,却不这么做的,实际上,历朝历代真正实行的都是表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