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怎么又是这个朱英? (第2/4页)
看到最后几份时,他不免露出了惊讶之色。 “这张居然是曹国公府送来的请帖?邀请我参加半月后曹国公第三子的满月宴?” 朱英翻看了一下,问身旁的仆从:“曹国公第三子要满月了?” “是,听说这位三公子是曹国公一位爱妾所生,所以曹国公很是重视。”仆从立刻回道。 一个爱妾生了儿子,曹国公要为这儿子办满月,所以请他过去参加宴会? 说实话,朱英不太想去。 倒不是觉得曹国公给庶子过满月宴有什么不对,再是庶出,人家也是国公之子。 他只是不太喜欢现在这个曹国公。 现在这位曹国公,是洪武大帝jiejie的孙儿,被追封为岐阳王的大明名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 有句话说是,富不过三代。 可能对于这类长辈乃是英豪的人家来说,英雄不能代代出亦是常有的事。 李景隆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那种绣花枕头,不遇到大事的时候,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一旦遇到了真格的,立刻就完蛋。 在历史上,这位可是断送了建文帝手里的精锐,因猜忌而贻误了战机,导致战争扭转,一路朝着对朱棣有利的方向飞驰而去。 建文帝还对此人十分信任,哪怕无数人请求诛杀李景隆,建文帝都袒护着。 结果也正是这个李景隆,在朱棣大军到来时,伙同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燕,史称“金川门之变”。 虽然朱英对建文帝观感一般,但对方孝孺这等后世认为是“臭硬骨头”的忠义之辈却很敬佩。 同时,对李景隆这样蒙受建文帝绝对信任与袒护,最后却打开城门迎了朱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