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_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三) (第2/8页)

稀薄了。(在地球上,地面高度变化很剧烈,使用海面作为高度的基本指标可以保证数据统一。所以后面的高度都是按照海平面为基础的,称之为海拔高度。)超过100公里,可以完全忽略。对于我们实际可以接触到的情况,从地面开始10公里,命名为对流层,我们看到的大气现象,比如风、雨、雷等等,都是在这里发生的。在对流层内,随着高度增加,平均气温在下降。从10公里开始到50公里,是平流层。这里空气稀薄,基本没有水份,在高度相同的区域,温度恒定,高度10公里保持着零下55度。随着高度增加,温度在增加。高度上升到30公里后,温度上升到0度左右。现在的客机,都保持着平流层飞行。

    这上百公里厚的大气压在我们身上,就是我们平常承受的大气压,定义为1个大气压。这么厚的大气为什么没把我们压伤呢?我们体内有向外的压力,刚好和外面的大气压平衡,所以我们没事。如果内外压失去平衡,就会出问题。现在航天技术使人上到太空,那里的大气可以完全忽略。这样人内部的压力没有外部平衡,,肺内的气体全部流失,腹腔内的气体会极度膨胀。宇航员在太空修理飞船时,都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保证了人体内外部压力平衡,提供空气呼吸,保持体温等等。在木星上,也有浓厚的大气层,并且木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地球,所以那里大气压力比地球大得多,我们在那里就会被压扁。

    现在旅游普及,生活中沿海的人到高原旅行,经常有高原反应。这并不是内外压力差造成的,因为身体的内外压会缓慢进入平衡状态。而是因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