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38 章 车上谈话和饮食 (第2/6页)
这位知识女青年,话语说得铿锵有力,气魄惊人。跟他同行的一个男青年,也很自然附和她的话。 有人觉得这俩人狂言逆耳,有人觉得他们的话振聋发聩。 总之,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弄得整个车厢,像是开座谈会一样,气氛热烈地很。 珍卿听这些人说话,想这个根深蒂固的旧世界,不会因为建了一个民国的招牌,它说过去就过去了。 但旧势力旧思想虽然顽固,而新思想、新人物,也已经茁壮地成长起来了。 这一会儿,珍卿早止住了哭,她之前才害过眼病,着实不宜多哭。 她有点儿蔫头耷脑的,冲着车窗,盯着外面的风景看。 人们说话说得热火朝天,她也没有兴趣加入。 这一车厢的客人说话,也真是南腔北调的,说禹州话的也有一些,但很多人都不是本地口音。 珍卿知道,他们很多人,都在尽力地说官话,或者叫国语这时候也称作普通话。 但他们的官话和国语,说得大多都不怎么样。 这倒也可以理解。 这时候政府推行的国语,就是在明清京城官话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全国性语言。 学习一种语言,最好能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 可是全国那么多省份,各省那么多人,难道大家都扎堆去京城学国语吗? 这肯定是办不到的。 这时候又没有电视,收音机好像也是才出现,大家听不到正宗的普通话,想学好普通话也难。 就不说这些普通人。 就说珍卿上过的启明学校,按教育部的倡议,先生们应该用标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