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大明_第六十七章 大明陆战第一炮在蓟州城下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大明陆战第一炮在蓟州城下响 (第3/9页)

比大明现在的宣纸硬实多了。不会那么容易在空中掉下的时候被撕裂。大量的劝降信掉落在屋顶上,院子中。有些还飘进了窗户打开的房间里面。到处都是,蓟州城中不下一半识字的人都看到了。

    而其中的内容在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就被传播了开来。而城头之上,军士中。着劝降信随着一个书办的口述从北门向两边传播。最终焦虑和猜忌在南门碰头了。而军官们也并没有阻止这种行为,实际上也无法阻止。军官们的心情也是很纠结。面对善战著称的燕王精骑,他们很可能会死在这叔侄两人的争斗上。而有可能最后两人和解。而逝去的人是不会活过来的。这才是这份劝降信所穿搭的真正的信息。不想刀上沾满大明人的血。谁的刀?重要么?不重要。战事一起,谁的刀不是沾满了大明人的血!大明人要为皇帝和他的叔叔吵架而相互残杀然后去死?

    大明新皇的忠臣们有种种的理由说服自己为新皇的正朔守节而就义。但是那些基层的普通军士唯一的想法却朴素的很。我的死值多少钱?按照大明军律。士兵阵亡,无人承袭职位,则给3年全额军饷,随后减半。如果有子弟承袭士兵位置,则只给丧葬费。如病故,无人继承位置,则给父母妻子终身半份军饷。如果士兵阵亡,给予妻子三年全额军饷,也就是36石大米,随后终身,月给3-6斗粮食。

    好吧,明初飘没没有那么盛行。基本上都能拿到足额的抚恤。明中期以后卫所制度崩坏。层层盘剥严重。这种血汗钱拿到手却十不存三。明末就不提了。正常的军饷都能拖欠个几年的。别说抚恤了。这种情况下谁会给朝廷卖命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