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血流 (第2/4页)
性。 他们三个人只有少之又少的共同点,都读书,是这个时代比较有文化的人。 文人是个伪阶级,下限极低上限极高,是依附于其他身份的附属。 要在大街上指着个人介绍,说‘这是个文人’,那多半是骂人,就是想说这人除了不干正事屁本事没有。 父亲是文人,更显眼的身份是举人、是官员,被革职后最重要的身份是宗族首领。 杨鼎瑞是文人,但他是进士,也是官员,即使辞官仍然有功名在身的士绅。 他也是文人,考过童生,若非没进的科举考场没准还能考取个功名,但当了兵,就成了赳赳武夫。 他们有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但刘承宗认为他们都有软弱性。 因为即使暴跳如雷、即使恨得牙根痒痒,他们都没有任何想要报复张千户诓骗粮食的想法。 现有体系下拥有越多的人,革命性越软弱。 他们能做什么大事?什么大事都做不了,纵然认为身边环境有千百般问题,最后想的也不过是改良而已。 骂得再痛,想的再多,抵不过曹耀坐在门槛上一言不发,冷笑着在他家青石台阶上磨刀。 那是在大明帝国现有体系下,除胯下战马、身上甲胄、手中腰刀外一无所有之人。 作为第一批前往老庙庄探路的五名骑兵之一,曹耀在路上告诉刘承宗这刀是为老庙庄可能发生意外磨的。 “但要再遇见那狗囊的千户,他吃咱一千五百顿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